何为“编”?早期就是指把竹简有次序地穿排起来,《说文解字注》:“以丝次第竹简而排列,曰编。”这是最早对“编”的解释。
何为“辑”?《说文解字注》:“车和辑。”即是指古代的车子是由木材有机地组合而成的。元《六书故》也说道:“合材为车咸相得。”是指用木材来组成车子,所用的各部分材料不多不少,正好、合适。
这样来看,编和辑的意思都相似,都意味着把众多的材料汇集在一起,经整理、加工有序地结合起来,如竹简的“以丝次第”组成“策”、造车所用木材的“咸相得”,它们都是材料的恰当有序地排列。那么,将文字以联系得体的方法和谐串联起来,亦叫“编辑”。
编辑业务在我国可谓是源远流长,相传代表着中华文化最古老的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这几部著作,是由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编撰而成的。[1]“诗”即《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孔子从三千多首诗歌中选编成三百零五篇;“书”即《书经》(又称《尚书》),写的是商朝、周朝初期的一些重要事件;“礼”即《礼治》,是儒家的政治思想,主张用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维持统治;“易”即《易经》(又称《周易》),经文部分是占卦、阴阳的内容;“乐”即《乐经》,论述音乐等艺术的本质、特征、功能和艺术创作、欣赏主客体的关系,因秦国焚书而失传;“春秋”即《春秋》,根据鲁国史官编撰的240多年的“春秋”史书加以整理修订而成,是我国最早编年体史书。今天我们常说的“春秋笔法”,即作者将主观态度隐藏于客观的表述当中的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就是源于“仲尼厄而著春秋”。如孔子在《春秋》记载的“齐崔杼弑其君光”事件。这里没有直接说崔杼犯上作乱不对,但用了“弑”君而不是“杀”君的话,这就大不一样,流露了孔子的看法,是不赞同造反的。因为“弑”是以下犯上,表明崔抒是造反杀了国君“光”。如果用“杀”字,那么,杀的可以是好人,也可以杀坏人,就看不出孔子的褒贬态度了。由此来看,孔子称得上是我国早期最著名的编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