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卢梭与伏尔泰之争,尼采认为,卢梭是自我蔑视和狂热虚荣的一个征兆,他由于缺乏主导性意志,而进行道德说教,并且作为怨恨者在统治阶层中寻找自己的可怜处境的原因。卢梭浪漫主义自然观只能导致那些拥有权力意志的强者的柔弱化和道德化。
尼采反对卢梭的善性“自然”,反对他的“善人”,反对他对情感的统治地位的信仰,反对他对人的娇弱化、虚弱化和道德化。与卢梭相反,尼采的道德教育要教人会变得“更自然”,即更深刻、更多疑、“更不道德”、更强大、更自信。在他看来,这才是真正的“进步”、真正的“善”。事实上,每一种“进步”都包含着一种重新解释,即把强化了的因素重新解释为“善”。
道德教育要恢复道德的自然化,就要教会人们将看似永恒的、自在的、超自然的道德价值重新进行估价,将其归结自然的“非道德性”或“功利性”。
道德主义的自然论:把表面上不受约束的、超自然的道德价值归结为它的“自然”:也即归结为自然的非道德性,归结为自然的“功利性”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