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打听,他们更傻眼了——在香港做苦力一个月能挣几千甚至上万块钱,这边一个劳动力日值才三四毛钱,除去口粮,一年下来也就一百多块。天哪!也就是说,人家干一天挣的钱比我们干一年的还多!
这次傻眼之后,他们不再迷茫。他们相信,能填饱肚子的地方就是天堂。
他们要奔向真正的天堂!
据文件记载:1962年4月26日开始,在通往宝安县的公路上,外流群众成群结队,如“大军南下”,奔向边境线,伺机进人香港。每天傍晚,从各地拥到宝安边境外流的一般有四五千人,最多的一天达八千多人,一这次逃港持续时间长,波及面比较大,惠阳、东莞外流成风,广州、南海、台山、海丰、潮安等62个县(市)及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的群众亦相继闻风而去。宝安境内通向边境的铁路、公路客运突然紧张,5月中旬达到高潮,到7月才基本平息。据统计,从4月底至7月初的短短时间里,共十多万人次拥入深圳。
1961年至1963年,香港新增移民16万人。
“可以说,像我这样年龄的虎门人几乎都逃过香港,能不能成功是另外一回事。那个时候逃港是件心照不宜的事。白天,大家还安安静静地在地里干活劳动,到了晚上说一声‘我今天晚上去东南角’,于是第二天就再也见不到人了。生活在海边上的虎门人大多是渔民,自己有船,也熟悉路。”说到这儿,邓慕尧把话题转了回来,“实际上,逃港在今天看来,对东莞后来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尤其是1962年左右逃港的那批人,他们知艰识苦,拼搏赚钱,创立了一定的基业,一旦内地的门打开,他们情牵故土,一是他们自己回来投资,二是他们介绍关系进来。所以现在虎门、长安、厚街等地方发展得比较快,其中得益于当年逃港乡亲的先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