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词是在特定心境下写的。乾道八年(1172),陆游在南郑王炎幕中任职。王炎是主战派,上任后励精图治,把宣抚司从利州(四川广元)徙至兴元府(陕西南郑),靠近西北前线,以便控制秦陇。陆游置身其中如鲸入海,从心底里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激动与亢奋。在一个初秋的傍晚,他登上南郑内城西北的高兴亭,遥望汉唐故都长安和终南山,等待着从大散关、骆谷关传来的平安烽火。眼前景象仿佛预示着胜利在望,诗人不禁豪情勃发,高歌一曲,以乐观昂扬的情绪表明了他对北伐的信心。词上片以抒情见长,浩气逼人。下片以写景取胜,意味深长。多情的明月高悬在终南山上空,驱散了黑夜的阴霾。词人眼前豁然一亮,仿佛看到长安城边的“灞桥烟柳”、“曲江池馆”正在向他招手,等待词人的到来。这几句用拟人的手法,移情于物,赋南山明月、灞桥烟柳、曲江池馆以人的感情。江山有意,景物含情,人心所归,道出了作者收复长安、收复中原的乐观心情。
相关影视:梵蒂冈录像带 吉吉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