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农历二月二日),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龙”指的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斗指正东)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苍龙七宿的出没与降雨相互对应,古人认为是龙掌管着降雨,而降雨又决定着农耕收成,农耕的收成则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龙成了农耕社会最主要的“图腾” 在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自古以来人们亦将龙抬头日作为一个祈求风调雨顺、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的日子 “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与上古时代人们对星辰运行的认识以及农耕文化有关 “龙抬头”虽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但成为全国性节日并出现在文献上记载是在元代之后 “龙抬头”相关的活动很多,但不论哪种方式,均围绕美好的龙神信仰而展开,它是人们寄托生存希望的活动 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各有差异 龙是神话里生活于大海中的神异生物,司掌行云布雨,常用来象征祥瑞 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农历“二月二”,既是“龙抬头节”,又是土地神诞辰“社日节” 由于节期重叠,南方部分地区“二月二”既有龙抬头节习俗又有祭社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二月二”(古时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多以祭社(土地神)为主,祭龙多在“龙飞天”的端阳